清华大学房地产总裁班
高级搜索 | 网站地图 | TAG标签
当前位置 | 主页 > 总裁知识 > 招挂拍,地方财政的摇钱树

招挂拍,地方财政的摇钱树

时间:2010-12-20 14:14 来源:http://www.fangdichanceo.com 关注度:

 还记得盘古开天的传说吗?这位超级猛男挥舞着神斧,轰隆隆一阵巨响之后,清气上升,浊物下降,混沌不堪的宇宙从此分成了天与地。

  宪法规定,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,个人和集体仅有土地的使用权。城市居民住房需要首先把属于个人和集体使用的土地收回国有,然后通过特定的形式出让给开发商,最后,消费者购买住房后获得相应的土地使用权。上世纪90年代,我国土地出让普遍实行协议出让方式,遗憾的是,这种方式不够公开透明,给大量暗箱操作留下空间,更直接导致了腐败滋生,强权当道,国家土地资源贱卖和浪费现象极为严重。

  在一片诟病声中,2002年5月9日,国土资源部签发11号文件《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》,文件叫停了已沿用多年的土地协议出让方式,要求从当年7月1日起,商业、旅游、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用地,必须以招标、拍卖或者挂牌方式进行公开交易。即俗称的“招挂拍”。

  这也就意味着,通过市场竞争行为,可以剔除过去协议出让的“权利寻租”部分。正如一位专家所言,土地流转事实上是国家资源的流转,也是财富的再分配过程。在这一过程中,首先应关注的是公平问题。所以,从某种程度上讲,“招挂拍”就像传说中盘古手中的那柄斧头,功效在于清理混沌,保证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公开、安全和稳定的运行。但让人们始料不及的是,自从国家明确了“招挂拍”政策之后,地王就如同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,土地成交价格更是屡创天价。要赚钱必须盖房,要盖房必须有地,只要地在手就不担心钱不来,所以“土地为王”成了金科玉律,而所谓地王无非是个“不差钱”的开发商!

  社科院最新公布的《中国住房发展报告(2009—2010)》中的数据显示:2009年1至9月全国住房用地平均楼面价格稳步上涨。5月以后住房用地平均楼面价格突破每平方米1500元,8月接近2000元,9月高达2691元。而这其中,中心城市的“贡献”最大。2009年6月的最后一周,北京连续高价成交三处地块:6月25日,北京祈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经过125轮的激烈竞价,以174亿元竞得通州九棵树大街居住项目,高出起始价近10亿;仅一天后,6月26日,成都中泽置业有限公司经过46轮激烈竞价以196亿元拿下北京奥运村乡地块;6月30日,中化方兴又以406亿元拍得广渠路15号地。

  几天之内“地王”的光环三易其主,人们不禁要问,地都这么贵了,造起来的房子得卖多少钱呢?没错,高额地价的账单最终仍要转移到普通消费者的手里,所以房价才像潘多拉的盒子,一经打开便无法控制,步步爬高,节节攀升。

  高地价,高房价,难道这一切都是“市场这只无形的手”使然吗?很多人不禁要“刨根?底”一番。但是我们要知道,如此“二高”可以给地方政府带来巨额的土地出让费和诸多个环节的税收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,土地出让金已占到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外收入的60%以上,地方政府的“第二财政”的地位不可撼动。

  国土资源部统计了一组近年来的全国土地出让金的数据,2005年为5505亿元,2006年增加到7677亿元,2007年近1.3万亿,其中“招挂拍”部分超过9000亿元;即便是饱受金融危机影响的2008年,仍然维持在9600亿万元的高位;而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报告称,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总金额达1.5万亿元。如此一来,就不难理解为什么“招挂拍”会成为地方财政的一颗摇钱树了。
  随着房地产持续升温,房价不断上涨,利用土地出让获取经营收益,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式。其中以“经营城市”的思路最为时尚、流行——先由政府牵头,包装出高新区、工业园等概念,再划拨其中的一块进行“招挂拍”,卖地所得用于当地开发。而经建设之后整块土地升值,带动周边地价上涨,政府又可以通过一样的行为获取更多的财政收入!如此这般“良性循环”,政府没花自己一分钱就实现了“万丈高楼平地起”的繁荣景象,岂不妙哉?而这种“经营城市”的模式,也成了很多地方领导引以为豪的宝贵经验。

  要知道,土地作为公共资源,政府赚取的土地出让金实质上是老百姓的租金收入。理所应当要“取之于民,用之于民”,比如加大对轨道交通、绿化市政、医疗条件、教育设施等领域的建设和改善。早年间,浦东建区之初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便很好地带动了浦东的房地产升值,这样的成功案例才值得学习、借鉴并发扬光大。但我们却经常遗憾地看到,许多原本靠纳税人供养、最应维护公众利益的地方政府官员,反而沦落成奸商的帮凶和保护伞,由此还造就了不少贪官污吏……

  在金融危机爆发期间,全国房地产市场随之进入“寒冬”。面对楼市量价齐跌的局面,地方政府的努力倒显得比开发商更为积极。尽管他们口口声声说“救房市不是为了救房价”,但在一系列“拯救大兵”的行动中却让我们看到了“兄弟连”的深情。他们深知一旦开发商过不了坎儿,自己这个“土地商”同样没好日子过。无论是遮遮掩掩也好,还是赤膊上阵也罢,说到底就是在为高房价“撑腰”,在为继续维持高房价“摇旗呐喊”。难怪有业内人士犀利批驳:“地方政府在向开发商出让土地和融资权的同时,也得到了相对应的回报。”

  当然,还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,即“18亿亩耕地”红线不能破。毕竟这关乎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。而城市的土地是有限的,能推出的建筑用地土地更为有限,所以开发商才对“圈地运动”乐此不疲。据说,中国最大的“地主”碧桂园手中就有四十余平方公里的土地。但随着土地价格不断升值,开发商仍然有囤积土地的动机,而地方政府作为惟一的土地供给方,如果采用“招挂拍”的制度,“价高者得”无疑是让土地实现了利润最大化,因此,当前的房价高企就与这一制度休戚相关。

  事实上,任何一项市场化的改革,都必须在循序渐进中不断完善。就目前来看,“招挂拍”有效地解决了土地资源配置的问题,却也偏离了健康的轨道,成为追逐市场化的工具。“招挂拍”地价推手的角色已经暴露,如果一味地将其定义成“房价飙高的罪魁祸首”,实际上又就犯了“孩子和脏水一起倒掉”的错误,毕竟房价的上涨也是由多方博弈造成的。面对房地产市场复杂的局面,政府部门应通过行政、金融、税收等手段动态调节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矛盾,增加土地供给,合理引导需求,以减轻房价过快上涨的压力。

  美国经济学家蒂布特教授在1956年提出了居民与公共品互动的“一般均衡”理论,很值得我们沉思,他认为地方政府对公共品投入的激励,来源于良好的公共品建设会吸引更多富裕的人来居住以及投资,以此带动房地产业的发展,促进经济增长,形成良性循环。地方政府应积极改善住房结构,加大公益性住房的比例,将“招挂拍”的土地出让收益,更多地用于建设公益性住房,以缓解社会矛盾。

  从“最大的赢家”到“最大的管家”,诸多跨越不可能一蹴而就,房价尚未平抑,政府还需努力!


上一篇:一个被暴利垄断的怪胎
下一篇:双向放贷笑开颜?
相关文章
清华大学总裁班
Tel:010-57100393/13522236526 Fax:010-69729883 网站:http://www.fangdichanceo.com
版权申明:以上课程版权归主办单位所有,本站只为以上课程提供页面制作及网络展示平台,而非商业行为!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!